月亮中的李白
——月文化的一个典型
滕伟明
古代中国、埃及、印度都用阴历,即把月亮圆缺一次称为一月。在中国古典诗词中,月亮是一个唱不厌的主题。在古代诗人中,李白尤其突出。他的诗集收诗九百馀首,提到月的地方就有百来处。李白肯定是月文化的一个典型。
月亮首先代表家乡,代表亲情。杜甫:“今夜鄜州月,闺中只独看。遥怜小儿女,未解忆长安。”“露从今夜白,月是故乡明。有弟皆分散,无家问死生。”堪称绝唱。我们现在来看李白的表现。“峨眉山月半轮秋,影入平羌江水流。夜发清溪向三峡,思君不见下渝州。”浓浓的乡情,都通过月光表现出来。李白在此一口气用了五个地名而不嫌累赘,初步形成自己的诗风。“渡远荆门外,来从楚国游。山随平野尽,江入大荒流。月下飞天镜,云生结海楼。仍怜故乡水,万里送行舟。”故乡的月,故乡的水,一直陪伴着出川的李白,这是他永存心中的故乡情结。“床前明月光,疑是地上霜。举头望明月,低头思故乡。”这首诗与孟浩然的“春眠不觉晓”一起被推为“神品”,百代传唱。李白无疑成为月亮的使者、乡情的代言人。
其次,月亮代表朋友,代表友谊。“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”这首诗很微妙,李白对杨贵妃的美丽感到震惊,本意是讨好她,却遭受谗言,赐金放还。“杨花落尽子规啼,闻道龙标过五溪。我寄愁心与明月,随风直到夜郎西。”这已成为李白的代表作,我们注意到,他对王昌龄的关切,只有通过月亮才能完成。“日本晁卿辞帝都,征帆一片绕蓬壶。明月不归沉碧海,白云愁色满苍梧。”这是写的日本友人阿部仲麻吕,当时误传他淹死了,李白比喻为明月沉海,可见感情之深。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。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。长风万里送秋雁,对此可以酣高楼。蓬莱文章建安骨,中间小谢又清发。俱怀逸兴壮思飞,欲上青天揽明月。抽刀断水水更流,举杯销愁愁更愁。人生在世不称意,明朝散髪弄扁舟。”这是送给校书郎李云的,又是一首代表作。我们注意到,“欲上青天揽明月”开创了“可上九天揽月,可下五洋捉鳖”的先河,可见影响力之强大。
现在要对两首诗作特殊强调。《把酒问月》:“青天有月来几时,我今停杯一问之。人攀明月不可得,月行却与人相随。皎如飞镜临丹阙,绿烟灭尽清辉发。但见宵从海上来,宁知晓向云间没。白兔捣药秋复春,嫦娥孤栖与谁邻。今人不见古时月,今月曾经照古人。古人今人若流水,共看明月皆如此。唯愿当歌对酒时,月光长照金樽里。”显然这首诗受了张若虚《春江花月夜》的影响,但又传递给了“明月几时有,把酒问青天”的苏东坡。《月下独酌》:“花间一壶酒,独酌无相亲。举杯邀明月。对影成三人。月既不解饮,影徒随我身。暂伴月将影,行乐须及春。我歌月徘徊,我舞影零乱。醒时同交欢,醉后各分散。永结无情游,相期邈云汉。”这却是李白的独创。现在,月亮不仅仅是乡情与友情的代表,而且成为一个朋友,这就为李白的出世之作打下了基础。
所以,最后,月亮又成了李白出世的引路人。李白被“赐金放还”,打破了他“仰天大笑出门去,我辈岂是蓬蒿人”的预想,只有寄托仙乡,放浪形骸了。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:“海客谈瀛洲,烟涛微茫信难求。越人语天姥,云霞明灭或可睹。天姥连天向天横,势拔五岳掩赤城。天台四万八千丈,对此欲倒东南倾。”笔者曾于二〇〇九年亲访天姥山,发现并无此山,公路旁倒有冯其庸的题字碑,但并非名胜。我经过“皇渡桥”“万马渡”,就直接到了“刘阮遇仙”的天台山了(也不高)。现在想来,诗中的“越人”应指贺知章,天姥山是他在与李白饮酒时胡诌出来的,或者是并不著名的小山。那么,李白“脚着谢公屐,身登青云梯。半壁见海日,空中闻天鸡。”“霓为衣兮风为马,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。虎鼓瑟兮鸾回车,仙之人兮列如麻。”就纯属构想了。是谁引导李白进入天姥山呢,又是月亮。“我与因之梦吴越,一夜飞度镜湖月。湖月照我影,送我至剡溪。谢公宿处今尚在,绿水荡漾清猿啼。”刚才说了,现在月亮成了他的朋友,他的引路人,只有月亮才能带领他摆脱“摧眉折腰事权贵”的人间浊世。
当然,李白也不能完全忘却世事。《古朗月行》:“小时不识月,呼作白玉盘。又疑瑶台镜,飞在青云端。仙人垂两足,桂树何团团。白兔捣药成,问言与谁餐。蟾蜍蚀月影,大明夜已残。羿昔落九乌,天人清且安。阴精此沦惑,去去不足观。忧来其如何,凄怆摧心肝。”一想到唐玄宗后期的荒淫腐败,月宫也不美了。李白就处在这样的矛盾心情之中,始终无法摆脱。
我们可以这样说,古人写月亮的很多,写得出色的也很多,但李白还是应该名列第一。随手拈来:“长安一片月,万户捣衣声。”沈德潜评:“只此十字,后人如何及得。”
“明月出天山,苍茫云海间。长风几万里,吹度玉门关。汉下白登道,胡窥青海湾。由来征战地,不见有人还。戍客望边色,思归多苦颜。高楼当此夜,叹息未应闲。”把乐府诗写得这样优美,后代鲜有其匹。王国维在《文学小言》中列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有屈原、陶渊明、杜甫、苏轼,漏掉了李白,是一个最大的错误。李白改造了乐府,就是他最大的贡献。后人放弃了乐府古朴的形式,是与李白的示范分不开的。
李白爱月,达到了痴迷的程度。李白咏月,登上了文学史的高峰。也许李白就是月宫仙人。传说李白最后“捉月而死”,公认为是“小说家言”,我现在是宁肯信其有了。